林瑞華:轉危為機的飲食業發展策略

【明報2019/12/13日】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,本年9至11月經季節調整失業率為3.2%,當中餐飲服務業失業率升0.1個百分點,達6.2%,是8年來最高。而市場普遍認為餐飲業結業潮還會持續,相信失業率將會繼續攀升。而近日政府所推出的紓困措施,又是否能幫助業界渡過時艱呢?

在最近第三輪的紓困措施中,有幾方面都是惠及業界,如補貼水費、電費、差餉等,但始終未能最直接幫助經營者。很多中小型食肆老闆跟我分享,他們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現金流不足,若將補貼變成現金發放,讓他們自己衡量哪些錢用在急切的地方上,將有更大靈活性處理當前困境。早前李嘉誠先生向業界提供的「應急錢」獲得好評正是這個原因,亦反映李先生比政府更了解商界的需要。另一項政府可以做的措施是為業界申請免息貸款時作擔保,上限可設於15萬至20萬元,可暫時設定於借貸後一年才開始歸還,屆時再按社會經濟環境作調整,相信很多小店會因而受惠。

設夜市立足社區 積極向外推廣小店

今次反修例運動中,以旅客為主要顧客的餐廳受最大影響,同時反映香港的經濟結構過度依賴外來旅客,缺乏本地市場面向。政府應平衡本地市場及外國旅客的需要,才可以推動飲食業界可持續發展。業界一直都有建議政府在香港設立夜市,立足於社區,定位以本地市場為主,同時吸引外國旅客。形式可參照鄰近地區如韓國、日本、台灣等,讓不同的小店或美食車進駐。在國外有很多小店都是靠這些夜市而打響名堂,而夜市更是很多年輕人創業的試金石。

香港曾經有美食天堂的稱譽,源自於百花齊放的多元食肆。但隨着商場消費模式不斷擴展,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店生存空間漸漸萎縮,令到香港的飲食業更趨集團化。政府應該把握今次機會轉危為機,調整旅遊業推廣策略,積極向外推廣香港的小店,多找一些小店拍攝影片宣傳,相信長遠會為小店帶來很大效益。

作者是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

[林瑞華]